Course content

Lesson 8 “朝三暮四”的古今义

Unit 3: Listening to Stories & Anecdotes
倾听故事

第八课:“朝三暮四” 的古今义
Lesson 8: Three at Dawn and Four at Dusk

成语是汉语中非常有特点的一部分词汇。成语有固定的结构,不能随便更改;意义是整体性的,不是每个字意思的简单相加,而是综合起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。

一般来说,成语的意义也是稳定的,很少发生变化,比如我们学过的“盲人摸象”和“精诚所至,金石为开”。但也有古今不同的,像我们今天要学习的“朝三暮四”。

中国古代有一位哲学家,在他的书中讲了这样一个寓言故事:

从前有位老人,喂养了一群猴子当宠物。相处久了,彼此居然可以从表情、声音和行为举止中了解对方的意思。

猴子太多,每天要吃大量的瓜果、蔬菜和粮食。然而,一个普通的家庭,财产不多,哪有那么大的财力满足一群猴子对食物的长期需要呢?老人甚至必须减少家人的消费,好节省些食物拿去喂养猴子。他注意到该限制猴子的食量了。

问题是,猴子不像猪、狗,吃不饱时仅仅只是叫叫,它们如果得不到好的待遇,就会像一群调皮的孩子,经常跟人淘气。

老人的朋友送给他很多橡子,这是一种猴子爱吃的果实。在其他粮食不足的情况下,用橡子喂猴子倒是个办法。于是老人对猴子们说:“今后你们除了吃馒头,还可以再吃一些橡子。我早上给你们三颗,晚上给四颗。”

猴子们似乎只弄懂了主人前面说的一个“三”,觉得自己吃了亏,一个个立起身子跳来跳去,对着老人大喊大叫地发脾气。

老人见猴子们不接受,就换了一种方式,安慰它们说道:“要不这样吧,既然你们觉得少,那就改成每天早上四颗,晚上三颗,这样总够了吧?”

猴子把主人前面说的一个“四”当成全天多得了的橡子,所以马上安静下来,显得格外开心。老人看着这情景,哈哈地笑了。

哲学家用这个故事告诉人们,不要太关心生死、得失,因为到最后我们会发现没有失去什么,也没有得到什么。不过,发展到今天,“朝三暮四”这个成语的意义已经完全改变了。你知道它现在是什么意思吗?
Views
0 Total Views
0 Members Views
0 Public Views
Actions
0 Likes
0 Dislikes
0 Comments
Share on Social Networks
Share Link
Share by mail

Please login to share this video by email.

Embed in your website
External sources
PDF